眼病知識
2023-02-14
弱視是怎么形成的?【文章導讀】兒童的視覺器官,眼睛及大腦視覺中樞若發(fā)育不良或有眼病等損傷,會造成兒童的視覺功能低下,成為低視力兒童甚至是盲童。這對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會產生嚴重影響,給家庭和社會
兒童的視覺器官,眼睛及大腦視覺中樞若發(fā)育不良或有眼病等損傷,會造成兒童的視覺功能低下,成為低視力兒童甚至是盲童。這對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會產生嚴重影響,給家庭和社會增加更多、更重的負擔。在兒童眼病的預防和治療中,家長的作用至關重要。我國的小兒弱視發(fā)病率高,與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有關,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對該病的認識不夠。
年齡越小 治療斜弱視效果越好
醫(yī)學上將眼球注視物體時向內側斜視,稱為內斜,也就是人們俗稱的 “斗雞眼”。嬰幼兒型內斜視臨床上并不少見,但真正明確發(fā)病時間的確很難。在醫(yī)療界,嬰幼兒型內斜視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,目前有兩種學說:發(fā)育遲緩及遺傳因素。
弱視是指眼部沒有查出明顯的病變,矯正遠視力低于0.9的情況。弱視是在嬰幼兒發(fā)育期發(fā)生的。除了先天性弱視外,還有斜視性、屈光參差性、屈光不正性、形覺剝奪性4類弱視。廈門眼科中心專家介紹說,弱視是危害性較重的小兒眼病,不僅影響小兒視力,更重要的是患兒雙眼在看一物體時不能產生完整的立體感,致使許多精細的操作或需要有正常立體視覺的工作均無法完成。
很多家長認為,弱視應等到上學后再治療,那時孩子也懂事了,治療起來容易配合,其實這是錯誤的。醫(yī)學上認為,弱視治療與年齡密切相關,年齡越小,效果越好。相關研究表明:0-7歲為較佳治療期,其中3-7歲由于孩子的配合程度較好,治療效果也較好,80%-90%都可治愈,7-10歲尚可治療,10-12歲不易治療,12歲以后治療效果微乎其微,成人以后治療已經無效。
有斜視、弱視問題的孩子,如不早期治療,沒有在大腦發(fā)育的重要時期得到正常的視覺經驗,一旦這個時期過去,立體視覺等高級的視覺功能就會受到很大影響。廈門眼科中心專家提醒家長,觀察到幼兒常側著頭或湊到很近才能看東西時,應請醫(yī)生檢查其視力,若確診為弱視,應及早治療,學齡前是治療弱視的較好時機。
掃描二維碼關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微信
掃描二維碼入群獲取更多眼科資訊